• 021-62378387
影剧院行业
 
主持人: 吴翔
发布日期:2017-06-12 查看次数:4700
 


影 剧 院 行 业

 

品牌故事:


    作为被誉为远东巴黎的上海拥有大量的文化戏剧场所,也是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源地。而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也在上海播放,各个影院与剧场通常由财团或商会等筹资建立,其建筑与招牌体现了商会雄厚的财力与设计师卓越的才华。

 

  

 品牌经典:

     兰心是英文的译音,意思是学园或文艺团体。兰心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初的现代戏剧的摇篮。当时“外侨不看戏,看戏去兰心”。兰心戏院最早是在下圆明园路。清道光最后一年,也就是1850年,有些喜爱西洋话剧的英国侨民自己组织了“浪子”、“好汉”剧社,常找一些空着的货栈、仓库临时搭个台演出,自娱自乐。1866年组成爱美剧社,因英国人多,又称大英剧社。后在上圆明园路(今虎丘路)建了一座简陋的木结构剧场,此是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演出《势均力敌》和《梁上君子》两剧,开中国话剧先河。1902年在此上演萧伯纳的名剧《魔鬼的门徒》,首次在华演出萧的作品。此后还由轰动一时的意大利歌剧院在此演出《阿伊达》和《蝴蝶夫人》。1907年国内首家新剧团——春阳剧团在兰心演出《黑奴吁天录》。中国现代戏剧、电影的开山人物郑正秋、徐半梅早期都是在这里吸收戏剧、电影表演艺术营养的。因遭火灾,随后用耐火砖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剧场,1929年卖给了中国人,后来几经周折,成为广学会大楼。

 

 

爱美剧社在兰心剧院今址找了一块地,1930年建新剧院。剧院由哈沙德洋行委托英国设计师戴维思和布洛克设计,1931年竣工。(优秀历史建筑标牌为新瑞和洋行设计,1929年施工,1931年建成)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外貌与结构虽有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之处,但整体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一说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采用横竖轮廓线。外墙用棕色面砖,二楼有3只券窗,三楼有并列的3只框窗,均有铁栏杆阳台。窗栏、窗框和墙角都用假石装饰。观众厅有723个座位,楼下490个,楼上233个。座位宽畅。舞台面积为19.5米宽,纵深10米,其面积几乎与观众厅相等,交响乐等均可演出。台下有乐池。舞台两侧均有库房,储存及更换布景均有机械从库房中推动上台,有自动定位吊杆25道。后台有小型化妆间8个,东面有更衣室,楼上还有排演室。各层内墙和平顶的花纹线脚均甚细巧。整座剧院冷暖气俱全。剧院内富丽而舒适,处处显示出设计者的精细。无论你坐在何处,你的视线看到的都是舞台的正中。一声轻轻的叹息,全场各个角落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这里除演剧、放电影外,还更多地举办交响乐、室内乐和独唱音乐会。这样的设施装备,在当时的上海的确首屈一指。

 

天蟾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京剧演出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天蟾舞台最早是在今九江路湖北路口(即华侨商店的旧址),得名于1916年。在这之前还叫过新新舞台、醒舞台、竞舞台、迎仙新新舞台等名字。电视之前是电影,电影之前是戏剧,20世纪初,那时上海城厢戏园林立、皮黄繁盛的年代,有名的剧场有天仙茶园、新舞台、丹桂第一台等。“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的意思。1930年,“天蟾”之名号移至地处今福州路云南路的大新舞台,当时人称以前在九江路的为“老天蟾”,后来在福州路的为“新天蟾”。大新舞台创建于1925年,观众席分设3层,共3917座,为上海剧场之最。易名“天蟾”后,其演出之兴旺,很难找到匹敌者。

“天蟾”得名后,南北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20世纪中,历代菊坛大师竞相在天蟾粉墨登场,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天蟾舞台群英荟萃,纷繁不息的演出构成了巍巍壮观的都市文化一大盛景。那红氍毹上洒落着几代伶人艰辛的汗水,苍穹般的天篷下缭绕着回肠荡气的余韵,狭窄的甬道上存留着观众无数流连忘返的脚印。天蟾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前辈艺人们景仰和羡慕的艺术殿堂,更是近代上海如火如荼的京剧演剧活动的佐证和缩影。

 

 

南京大戏院是仿西方古典建筑形式成功的典型实例之一,也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戏院。20世纪20年代末,电影行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上海的一些社会名流瞄准了这一行。当时的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麦包禄路(今龙门路)口,是潮州会馆的一块土地。1929年,怡怡公司经理何挺然租下建戏院,邀请中国第一代留洋美国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范文照、赵深设计。1930年建成,取名叫南京大戏院,同年326日开业首映美国歌舞片《百老汇》。建成之时,它的建筑水平和设备一流,压倒了雄踞沪上多年的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院)和奥迪安戏院(位于四川路)。而此时“大光明”还没有建。以致当时美国的《纽约日报·上海通讯》把南京大戏院比作当时美国设备最好的戏院“洛克赛”,称其为“亚洲的洛克赛”。

20世纪30年代,南京大戏院成为专映美国福克斯公司、雷电华公司和米髙梅公司的首轮影片的中国影院,获得三大公司影片的专映权。虽然南京大戏院以放电影为主,但设计有小乐池,以供演出伴奏之用。当时的上海,音乐,尤其西洋音乐的表演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租界上流社会,在英国、法国、美国等总会建立后,时有表演。在南京大戏院,为公众表演最早的是工部局的交响乐团。这次演出是1932年。其后,工部局的夏季音乐会成为南京大戏院的固定演出。3040年代,还有一些外国著名的音乐家到南京大戏院演出。19336月世界著名钢琴家莫什维支,19376月著名钢琴家米罗维支、大提琴家皮亚斯特罗、低音提琴家约瑟苏斯特联合在南京大戏院作精彩演出。194210月,小提琴家阿德勒也曾在这里演出。舞台剧和地方戏南京大戏院也为其提供演出。1933年嘉璧歌舞班的维也纳歌舞晚会,1943年的歌舞剧《金缕曲》、日本东京宝冢歌舞团等都是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抗战胜利后,这里演出过《孟姜女》大型乐剧,尤其是梅兰芳先生于194645月间在这里连演了13天,轰动一时。

 

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建于1930年。它是外商筹资兴建的(一说由英籍广东人卢根兴建),由鸿达洋行设计,1931年竣工。占地1559平方米(一说1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作竖直线条处理,统长窗与深褐色面砖相间隔。立面还用紫酱红色的泰山石,白浆嵌缝。立面中央是阶梯状塔楼,有人认为,它的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为法国式建筑风格,显得庄重、坚固、素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厅旧时有1081个座位,没有立柱,因之视线非常开阔。观众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会感到很舒适。座椅上有“译意风”,加上影院装有冷暖空调,舞台左右有两条树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横直相间的灯光,一起交相辉映,十分气派。二至三层是供观众娱乐的弹子房。193211日正式开张营业,这天放映的是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文艺片《灵肉之门》。当天,一则新闻登在《申报》上,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

   

 

    1929年,原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大华饭店”停业,以至被称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称的娱乐场。1931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70万两白银,购置静安寺附近的地皮建百乐门舞厅,次年建成。百乐门全称是“百乐门大饭店舞厅”。“百乐门”是英文“Paramount”译音,英文原义是“卓越”和“千变万化”的意思。因建筑结构别致,舞厅装饰考究,当时有“远东第一乐府”之称。百乐门是由毕业于南洋大学工学院的中国建筑师杨锡镠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整个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美国近代式建筑样式,风格与大光明、大上海有相似之处。为了便于跳舞,舞厅不用1根立柱,这在当时上海的众多舞厅中是一大特色。建筑高3层,占地930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最具特色的是建筑转角处的玻璃银光塔,光芒可射1里多,非常引人注目。据说,当年,当舞客准备离去前,由舞厅的服务生在塔灯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他代号,车夫从远处看到后即可将小汽车开到百乐门的门口等待主人。百乐门的门前墙垣是用山东特产花岗石砌成。整幢建筑平面布置为:沿愚园路,下层为店面,二层以上为旅馆;沿万航渡路,下层为管理处和饭店,二至三层是舞厅。百乐门舞厅由宴舞大厅、楼座、宴会室3部分组成,相互贯通,隔以垂帘。大厅约容400余座,楼座约容250余座,2间宴会厅各容75座,能满足大小型宴舞的需要。空气调节装置采用“换气”式,即舞厅屋顶凿有上千小孔,经蒸汽热管的逼压使新鲜空气进入舞厅之内。地板四周布有吸气孔将浊气排放室外。每10分钟厅内空气便可调换1次。舞厅内部还装置1.8万盏电灯,光度强弱可自由调节。舞厅舞池长40米、宽20.7米,中央是弹簧地板,四周是用厚2寸的晶光毛玻璃铺成地板,下装彩色电灯,反映玻璃,在国内尚属首创。灯光及玻璃地板使百乐门舞厅被称为“玻璃世界”,名噪一时。可容数百人共舞,号称“千人舞厅”。舞厅的安全设备除消防龙头和太平扶梯外,还备有从英国进口的安全灯40余盏。万一供电中断,此安全灯立即自动发光,可使客人从容退出场外。从感观上看,百乐门舞厅在上海的所有舞厅中最为气势不凡,它的外表华丽,室内富丽堂皇,灯光柔和优美,加上有菲律宾乐队演奏,中外舞女伴舞,很吸引高档舞客。百乐门的五彩缤纷,并不十分体现建筑者的原意——卓越之意,倒是充分反映了旧时大上海社会风情的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意思。

 

    1933年开始对外营业开放的百乐门舞厅,是当时上海城中地区唯一一家大型舞厅,由著名设计师杨锡镠设计,整栋建筑极大的体现了20世纪初上海“黄金时代”的建筑风格,造型舒展向上的建筑与绚丽的纵向霓虹灯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深谙西方消费文化的杨锡镠有意将百乐门的招牌设计为舞女头饰一般,色彩艳丽而奔放,在霓虹灯得点缀下,弧形的建筑有如一座徐徐拉开帷幕的舞台,而高悬的LOGO好似盛装起舞的歌女,在不停变换的灯光下,为访客营造出仿佛置身于法国红磨坊的奇妙感受。

百乐门舞池

 


重建后的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原名大光明大戏院,是1932年重建的。原“大光明”建于1928年,原址在卡尔登舞厅(今长江剧院)附近。由潮州商人高勇醒以每个月6000两银子租下地皮,并以美国注册商人的名义建“大光明大戏院”。请英国人当经理,中国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做广告部主任。19281231日开业,放映美国影片《笑声鸳影》,还请来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揭幕,放映前还有时装表演,轰动一时。当时建筑立面饰以西洋古典建筑的柱式,衬以大拱券的窗框和挑出不大的阳台。“大光明大戏院有声电影”的英文招牌突出于立面。内部造型富丽堂皇,环境典雅宜人,是一座具有古典宫廷风格的影院。初期的“大光明”发展并不理想,4年后居然被拆除另处重建。据说是开张后经常上映美国的武打片、爱情片,开始还很吸引人。1930年上映美国滑稽明星罗克主演的《不怕死》,里面有耻笑唐人街的华人是盗贼、鸦片贩子、贪财怕死的内容,当时著名的剧作家、复旦大学教授洪深首先提出抗议,群众随之响应。上海的学生、文化团体、侨胞都提出抗议。大光明的营业一落千丈。所以,1932年,英籍广东人卢根与美国国际抵押银公司经理合资组成联合电影公司,投资一百万两银子,买下大光明戏院。他们认为要想有好的生意,就必须消除原“大光明”的不良影响,所以就有了把只使用4年的建筑推倒重建的事情。

大光明电影院放映厅

 

1932年大光明大戏院拆掉重建,次年建成,成为可以与同时代欧美建筑争艳媲美的早期现代派建筑的典型。它的设计人邬达克,前面在介绍国际饭店设计者时已介绍过这位著名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家。这座文化建筑坐北朝南,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美国近代式建筑,具有美国摩登艺术派风格。2层楼连同招牌高30.5米,占地面积4016平方米,建筑面积6249.5平方米。外观以粗细横直的线条和大面积的玻璃作强烈对比处理,以方形半透明灯塔形成不对称重心。门口建有乳白色玻璃板雨篷。大门为12扇铬合金钢框玻璃门,两边门墙嵌黑色大理石。门厅宽敞明亮,铺嵌钢条磨光彩色磨石子,有售票厅、休息室、卖品部、酒吧以及盥洗室,装饰精良,设备齐全。采用对称大楼梯,直通楼上,楼梯两旁的墙面做护壁。楼厅休息处建有飞溅式水柱喷泉,照以彩色灯光以娱观众。舞台跨度当时是上海第一。观众座位分2层,设有2000多只沙发座位,当时备有“译意风”,观赏外国电影戴上耳机可以听到中文解释,开中国西片译制之先声。

 

 

美琪大戏院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它典雅、独特的风格,融合现代与古典建筑美于一体。1941年由上海亚洲影院公司在原大华饭店旧址一角建影院,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范文照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影院占地26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个建筑两面临街,入口在转角处。它的入口好似一座圆柱形的巨塔,气势不凡。门厅是圆形平面。门厅左右还各有个过厅。厅内大型水晶吊灯灿烂缤纷,大、小两座灯光喷泉流光溢彩,青铜艺术雕塑造型典雅,观众休息大厅富丽庄重,尤为壮观。观众大厅有1600多个座位,其中楼座有540个座位,视听效果极好,冷暖设备齐全。整个建筑造型简洁,重点突出门厅,5扇垂直长窗的玻璃有美丽的几何图案。屋檐有典雅的花纹。楼梯和地面均采用奶油色磨花石。这座影院建成后,开始想起名“大华”,因上海当时的夏令匹克大戏院中文叫“大华大戏院”。故放弃,向社会征名,取名“美琪”。其涵义以上已作交代。据老人回忆,影院营业的第一天,放映的是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歌舞片《美月琪华》。

著名的夏令匹克大剧院

 

解放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曾在美琪演出。解放初,苏联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也在美琪演出过精典剧目。影院一度改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复称“美琪”。今天的美琪大戏院是上海市演出大型歌剧、芭蕾舞剧、音乐舞蹈为主的综合性高档剧场,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演出场所之一。

蝴蝶加冕为电影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