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62378387
永久牌自行车1949年底
 
主持人: 吴翔
发布日期:2018-04-09 查看次数:2163
 


永久牌自行车


永久牌PA1428寸自行车

 

设计背景:

1843年,随着外国资本的输入,英国、日本等国的自行车先后打入中国市场,上海陆续出现销售自行车的车行,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同昌车行和大兴车行等。1926年,上海大兴车行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组装“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但不少自行车的零件仍要依靠进口。

1940年秋,日商小岛和三郎在上海唐山路开设了“昌和制作所”,这是上海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家。正如所有本土产业诞生之初那样,昌和制作所生产规模不大,设备简陋,制造工艺与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制造的自行车品种比较单一,全部使用黑色油漆,规格均为26英寸,牌号叫“铁锚”牌,年产量约3000辆。



 昌和制作所(上海自行车厂前身)

  同昌车行在当时报纸上推出的产品广告

 

1945年12月抗战胜利后,“昌和制作所”作为敌国产业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后,成为“上海机器厂第二制造厂”,而“铁锚”商标也被放弃,开始生产改名为“扳手牌”的28英寸和26英寸平车。19479月,“上海机器厂第二制造厂”改称为“上海机器厂”。

1949年5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的第二天,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处委指派在抗日期间在工人中极有号召力的朱兆衍等工人接管了“上海机器厂”,改名“上海制车厂”。随后,厂里摒弃了原有的“扳手牌”,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定为“永久牌”。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车正式诞生。

1949年61日,军代表接管工厂后的第二天,便全面恢复中断了近一年的生产,工厂彻底开始走上一条新道路。厂里决定放弃“扳手牌”,请专业人员设计一个新的商标。由于当时受我国与前苏联的特殊关系的影响,新商标暂定名为“熊球”牌。商标为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淡黄色的北极熊代表苏联,由黄色块与灰色块组成的地球,即为整个世界,意为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后来因为“熊球”的政治色彩太浓,几经反复酝酿和讨论后,自行车厂最后决定采用“熊球”的谐音“永久”作为产品名称。商标最终定稿时在原先的图案设计上增加了“永久牌”三个红字,这是永久牌自行车的第一个商标(图00)。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车诞生了(图00)。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上海永久也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扳手牌”商标             “永久”牌第一个商标

1952年9月,上海制车厂与新星机器厂合并,定名“红星制车厂”。19538月,红星制车厂正式更名为“上海自行车厂”。

为提高生产力,1955年,生产链条的新星机器厂并入上海自行车厂成为该厂链条车间。1956年,大顺、大康、亚同、自立、钱顺兴等小工厂并入裕康五金制造厂,成为专业生产飞轮的工厂。同年,中信、王华昌等22家小厂并入大兴车厂,专司前叉时遭。王百龄和百龄方记两厂合并为上海自行车零件五厂,负责脚蹬生产。1958年,利利五金车条厂并入礼康钢丝制造厂,成为礼康辐条厂,担任自行车零件生产自动化要求最高的辐条生产任务。上海自行车行业的高速整合极大地提升了行业的产能与设计能力。

 

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力量在上海自行车厂设计一辆新的28英寸平车,命名为“标定车”(即标准定型的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从技术、物资等方面做了大量试制准备工作,于195512月制造成功10辆样品车,全部达到设计要求。1956年,上海自行车厂将标定车投入批量生产。并认此为标准统一了国内自行车零部件的名称和规格,为自行车零部件互换通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自行车开始了工业化道路。

1957年,上海自行车厂设计试制了永久牌31型轻便车,该车采用回转式车把,钳形线闸,焊边车圈,单支撑和书包袋,车轮直径为26英寸,由于在设计前参考了国外大牌自行车的设计,在整车上采用了大量当时和国际同步的设计,投放市场后获得了消费者的极大认可,销量惊人。该车填补了国内轻便车的空白。

1958年,国家决定1959年召开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要求上海能够制造符合正式比赛规则的国产赛车,上海自行车厂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在分析国际名牌赛车的基础上设计永久牌81型公路赛车,并于19591月生产300辆,5月成批生产,该车自重14公斤,车架选用优质无缝钢管,把手、前后轴皮、前后闸等零件均采用铝合金,传动部件用高级合金钢,后轮为外四飞。在19598月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上海队骑永久牌81型公路赛车以优异成绩夺冠,该车填补了国内赛车生产的空白。

永久牌公路赛车与新中国建设成就之一——南京长江大桥一同出现在中国外事宣传画册上。

 

1961年,上海自行车厂成功研制了永久牌102型机动脚踏两用车,这种车辆可借助汽油发动机驱动,也可用人力骑行,极为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1965年,该厂对102进行了结构改进,改为103型。1970年再次改进,永久104型两用车问世,在之后的十年里上海自行车厂又对104进行了断断续续的改进,直到1981年才完全定型,定型后的两用车被定名为永久107型,该车采用薄壳结构,交流电流,缸体为铝合金,其内壁镀以硬铬,增加了耐磨型,后因生产任务的变更,该车被转让给上海自行车二厂,二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蓄电池,使其成为中国首款油电两用脚踏车。

1964年,一款对未来中国平车设计产生巨大影响的车辆诞生,该车便是永久牌PA14,其诞生源于在1958年上海轻工业局会议上,上海自行车行业提出了质量赶超英国兰苓牌自行车的目标,并要求扩大自身品牌的产品线,上海自行车厂立刻投入研发工作,并于1964年初成功研制出永久PA14型高级平车,并小批量试制200辆。前叉和链条等主要部件采用了高强度低合金锰钢制造,使产品强度有了保证,并提高了加精度,同时采用镀镍工业和六种色漆品种,使整车重量、骑行轻快性、构件强度、档碗耐磨性、电镀油漆质量、成车装饰盒轮胎性能等10项指标达到兰苓牌的质量要求,全面提高了永久牌自行车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品牌经典:

永久牌自行车十分注重其设计,从而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状态,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自行车设计的标杆,同时始终以经济效益作为工业设计乃至企业的重要目标,因而一方面成为各类中国对外贸易活动明星,另一方面也迅速地完成着自身的资本、技术、生产、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积累和升级换代。

“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是其全部产品设计的缩影,其整体设计从“功能性”和“实用性”出发,造型整体结构匀称,重心平稳。所有零部件全部裸露在外,一览无余,体现出简洁的机械美学思想。从线条上看,直线和曲线相互配合默契,不仅考虑了形态上的美观、满足了力学上的平衡,而且还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的整体结构是由车架所决定,车架由金属管焊接而成,金属管之间各自形成多个稳定的三角形。由于"PA17"型是载重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的复合体,所以车架上管与座管夹角为70度。


5 “车架”结构示意图

 

“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诞生之际,虽然油漆工艺尚未得到根本提高,然而在产品部件的电镀方面却有极大改善,“PA17”型自行车众多的部件均需镀覆一层金属保护层,以防止腐蚀和增加美观度,故称作防腐性电镀。电镀的前道工序是将部件研磨抛光。至20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改进,上海自行车厂的抛光工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上世纪70年代初已成功试制了光亮电镀铜和光亮电镀镍、铬,使产品的美观度大大提升。

 

 1959年攻关小组为制造电镀机进行技术研究                 全国第一台自动电镀机

 

 

由于自行车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的,因此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其重要的使用特征,并且零部件的设计更多考虑到的是使用性能而并非仅仅是外观。《1975年上海自行车商品手册》中收入了当时永久牌和凤凰牌自行车通用零部件示意图,其中包括“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

·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中车轮由镀有金属保护层的轮毂、辐条、金属轮圈和橡胶轮胎组成,链条、链轮也是其重要部分,前链轮连接曲柄和脚踏板,支撑着人的重量。

 

永久牌PA17左曲柄。

 永久牌PA17右曲柄。

 

轮胎及脚蹬部件均采用花纹装饰,前者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后者在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时可以有效增强防滑力。

早期的永久自行车只有上半个链罩(俗称半链罩),保证骑车人裤管不被沾上油污,到PA17型时已发展成全链罩,这样既能避免使骑车人沾上油污,又能更好地阻挡灰尘、污物嵌入沾满黄油的链条中,同时也为自行车的装饰留出了一块难得的空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美观度。

·         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中,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组成。自行车有多处地方使用滚珠轴承来减少摩擦,如用于使车把转动的前叉管,而车把握手处采用竖型凹凸条纹相间的设计增加摩擦力。


永久牌自行车车把实物图。

永久牌自行车前叉实物图。

 

 

 

·         车身系统

车身系统中的鞍座被设计成马鞍型,因为这样可以增大人与鞍座的接触面积,减少鞍座对人的压强,骑车时不易感到疲劳,而鞍座下的弹簧则起到了避震作用。车尾部的金属衣架则能放置物品或者载客。

 鞍座示意图                                   鞍座实物图。

  衣架示意图。                           衣架实物图。

 

 

·         警示系统

警示系统包括车铃和尾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产品已采用双铃,声音悦耳,操作顺畅。尾灯被设计成方形,其多角度的反射器由无数个立方体组成,在后轮罩尾部的白色衬托下,白天显得十分醒目,而晚间被光线照耀后能反射光亮,起到警示作用。尾灯设计中参照了日本自行车制造的标准,通过制造工艺努力使尾灯在晚间有光线照射时,让其反光波长控制在555毫米左右,这个波长是人眼睛最容易感受到的,从而能尽可能地启到对汽车驾驶者的警示作用(图00)。

 

车铃示意图。                           车铃实物图。

  尾灯实物图。

“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的品牌标志设计不仅是其品牌的识别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其具备的装饰功能,除了主梁上的醒目位置有品牌标志外,在自行车的大部分零部件上都有品牌符号,而这种品牌装饰设计的手段不仅使产品更加美观,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和认知度。

“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的品牌标志有多种形式,大部分由多个品牌符号组合而成。“永久牌”最主要的品牌符号是中文“永久”二字组合变化成的自行车造型,除此之外还有“永久”拼音,“永久”中文字形。这些字形有的运用立体浮雕工艺,有的则采用平面设计或是凹陷的造型设计。颜色上主要采用红白黄黑相搭配或是利用材质自身的颜色。

                                                             

  “永久”品牌符号。                     前叉“永久”品牌符号装饰。

 链罩“永久”品牌和产地标识。     前轮“永久”品牌符号平面装饰。

  脚蹬支架“永久”拼音装饰浮雕。       车铃中央“永久”品牌符号装饰浮雕。

  尾灯“永久”品牌符号平面装饰。        车把把手“永久”品牌符号装饰浮雕。

 

 车把主梁“永久”品牌符号装饰浮雕。                 鞍座“永久”品牌符号装饰浮雕。

  衣架“永久”品牌符号雕刻装饰。            车架“生产厂家”标识。

 

工艺技术

    永久牌自行车全方位的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为提升产品品质,实现设计构想提供了可能运用的工艺技术直接为产品带来了美观度,也使产量增加,成本下降。

1.冲压工艺

自行车有75%的零件要经过冲压加工制造。上世纪50年代革新成功以冲齿工艺代替滚齿工艺制造链轮、飞轮。后者是在机床(滚齿机)上,用单刀滚切使之成型,一般先要初次滚切,粗滚一次,留下余量尺寸供精滚,工序多,次品多。上世纪60年代又成功地采用中轴辊冷挤和轴档多工位冷镦等新工艺技术,一台冷墩机可代替11台切削机床。冷墩机也是一种冲压加工机器,可将原材料在不做软化或硬化的条件下,利用金属塑性成形,其工艺制造的坚固件效率高、质量好。同时还采用2000吨油压机制造造型腔模具,模具自动进卸料也得到广泛应用。

自行车座管、下管、后下叉和中轴分别与中接头5只孔相联接,故中接头又称“五通”。它在生产中长期来采用板料加热、冲压圈圆、焊缝等15道工序加工而成,劳动强度高,工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都很差。1964年,上海自行车厂工程师姜信华试验成功以有缝焊接管为坯料,在160吨冲床上一次超高液压而成,工序从15道减少到4道,每分钟能成形5只中接头,每万只中接头节约钢材1.3吨。1979年,在借鉴国外先进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为橡胶棒成型新工艺,只要将聚氨脂橡胶芯棒放入管内,利用型腔模具一次凸型完成,每分钟能成形7只,以年产300万辆自行车计算,可节约钢材90吨。1980年,又将这项先进工艺推广应用于把接头、上下接头和前管一体的零件上。这种工艺使自行车关键部位牢固,喷涂后光洁、美观。

轻便车前叉腿端部的接片,原来用焊接工艺固定在叉腿上,不但工序多,而且往往因焊接不牢而断裂。1978年,上海自行车三厂工程师徐良从国外考察回来受到启发,经过试验,成功地采用电热镦先进工艺,只要将前叉腿端部电加热,镦成圆球形再压扁切槽即可,因接片与叉腿为一体,彻底解决了断裂的质量问题,按100万辆自行车计算,可节约费用10万元,使这项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左右曲柄是自行车上的一个关键零件,既是乘骑者施力的部件,也是决定产品外观美观度的决定要素。不仅切削工序多,并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均由一机一序或一机二序来完成八道切削加工工序,不仅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较大,同时产品质量没有可靠保证,因此,一直是产品生产上的突出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永久牌自行车的发展速度,为此在轻工业部,市轻工业局、自行车工业公司的领导下于1975年设计试制UX 02曲柄组合机床用于提高曲柄制造的速度与后量。

1、老工艺左右曲柄切削工序如下:

1)左曲柄六道工序:

1道:钻Ø 9孔、第2道:钻Ø 12.714.5孔、第3道:Ø12.7孔倒角、第4道:精镗Ø 16孔、笫5道:精铰Ø 9孔、第6道:攻丝,特M l 4×l.2 5

2)右曲柄八道工序:

1道:钻Ø 9孔、第2道:钻Ø 12.714.5孔、第3道:Ø 12.7孔倒角、笫4道:车Ø23外圆和精镗16孔、第5道:精铰Ø 9孔、笫6道:车大肩胛、第7道:扩Ø 17孔、第8道:攻丝特M 14×1.25

2、生产效率:

1)左曲柄:

        每件工时为1.122分钟/根、每人每班可生产左曲柄427

   (2)右曲柄:

        每件工时为l .675分钟/根、每人每班可生产右曲柄285

   (3)左右曲柄l付合计工时为2.797分钟/l 付、每人每班可生产左右曲柄171

UX 02曲柄组合机床经济效果:

    该组合机床把左曲柄六道和右曲柄八道工序组合在一起一次加工完毕只要2名操作工人。

    每付(左右曲柄各l根)加工工时为27秒/副。

    每班按8小时的75%工时计算可生产800副,年产能力为465000副,与现有加工工艺比较,提高生产效率2.33倍,产品质量稳定。

2.制管工艺

这是生产自行车最重要的先头工艺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永久自行车厂制管是采取带钢成圆后,用手工气焊合缝,再由制管工人在砂轮机上将焊疤磨去。这样制管的焊接质量差,焊缝容易开裂,生产效率也很低。上世纪70年代末,该厂引进的高频焊管机组自动生产线投产,使用此机,不仅焊接牢固,焊缝外壳光洁,而且生产效率每小时高达30-60米,比手工焊接效率提高几十倍,是国内先进水平。

3.焊接工艺

车架、前叉、车把等部件,是按产品设计要求,用管子和接头组合焊接成主体件后组装而成的。轮辋(车圈)成圆后,必须进行对焊,有的车种轮辋在卷边成型后还要进行一至二道滚焊。后经过技术更新,新型的上海车圈成型焊边机组当带钢进入料盘后,可自动进行冲孔、卷边、成型、滚焊、圈圆等多道工序。可同时焊6-8只车架或12只前叉。缺点是如焊后除盐不尽,会逐渐锈蚀,甚至脱焊,造成售后行车安全事故。之后改进工艺,轮辋卷边成型后,还必须进行双边滚焊。轮辋双边滚焊技术难度大,但双焊边后,变形小,性能稳定。该厂的焊接工艺设备已达到正规化生产技术水平,焊接质量能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上海的自行车前叉腿电热墩新工艺是学习国外试验成果项目之一。自19784月起在上级关怀下。参照了国外带回样品结合了厂的实际情况,并加以发展,在兄弟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在1978年年底取得工艺性试验成功。新工艺制造出来的前叉,经抗拉、载重冲击,正、侧向静负荷试验和金相等技术测定,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比老工艺生产的前叉在某些指标上有较大的提高,还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5倍以上,节约大量电石、氧气、骨腔、煤和铜等原辅材料,并为今后前叉腿组织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预计经济效果

1、加工工序可由原来20道减少至8道,可提高劳动生产率5倍以上。

    2、新工艺前叉腿与接片成为一体,并将接片由3.7毫米放厚至4.2毫米,可解决接片断裂问题。且冲击试验,静负荷试验均较老工艺产品好。

3、新工艺如以高频焊钢管为坯料较老工艺冲压气焊为坯料的车腿,内在质量与表面质量均有提高(其具体数据另附)。

4、新工艺前叉腿可比原来降低料费0.07元(抵去管坯与冲坯的差价还可降低0.015元因新工艺前叉腿无需气焊、抛磨和盐浴浸焊)。

    5、由于工序减少从而减少了在制品,缩短了生产周期(原一周,现23天)。

    6、改善了劳动条件,新工艺上马后,可去除原来退火、抛磨、盐浴等繁重的手工工序。

    7、为前叉腿组织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强度试验数据。

 

 

撞击强度

(小时分)

静负荷

拉 力 试 验

 

 

电热墩

 

 

 

 

1

12:55断腿接片

0.42

0.45

1950kg  断接片

2

15:50断肩接片

0.47

0.90

2570kg  断接片

3

23:20断肩

 

 

2950kg   

4

23:30未断

 

 

2870kg   

老工艺

 

 

 

 

1

 

1.46

0.60

2500kg   

2

 

1.90

1.35

2570kg   

 

4.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决定着前后轴及其档碗、前叉档碗、链条、飞轮、钢球等传动件的使用寿命。70年代,采用通用的液体或气体渗碳炉,参照天津热处理工艺进行液体或气体渗碳,有的用碳氮共渗淬火,还有少数零配件厂采用氰化钠渗碳。

自行车飞轮的外套和芯子是用圆钢按规定长度剪切下料后红锻两成。原理采用弹簧定位螺杆式的下料模,其剪切的钢料重量和大小不一,端部有斜口等问题,长期未获解决。致使锻件和设备受很大影响。例如:钢料国小,锻件报废,过大则冲床损坏(最严重时二个月断了三根冲床曲轴),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攻克这一关键,有关人员反复试验,并向外单位学习,终于改进成功了以中心固定式定位螺杆下料模,并加固上模柄,(使上模柄能承受下料时的瞬时冲力)和下模对剪应力的强度。现经实际使用表明,所剪切的钢材的重量公差仅五克,比原来二十克(有时达5 06 0克)的公差缩小了3/4,全年如以500万只飞轮计算可节约钢材150吨,约可节约人民币75000元,此外剪切钢料的端部平整,保证了锻件的质量,废品率由原来6.3%降到2.3%,同时所剪切的钢料可直接用于模锻,省了一道压平工序,全年减少用电36000度和其他辅料费用200元外,节约劳动力二名,机床一台和工作场地。

5.电镀工艺

1970年以前,采用手工浸镀,按一缸一序进行,镀层防腐耐磨性能差,装饰性能不好,劳动强度也很大。之后使用铜镍铬电镀工艺,建成铜镍铬一步法,镀铜、镀镍,镀铬和小件滚镀4条直线式电镀线投产。同期车圈厂的铜镍铬电镀线投产,使电镀工艺。1974年,全面推广应用双层镍铁合金电镀新工艺。

为了扩大生产,提高车圈的电镀质量,上海自行车厂从1976年起,设计了二条车圈电镀自动线。这二条自动生产线是在上一代电镀机的基础上,参照了国内外成熟的经验,根据“厚铜薄镍”的原则进行设计的。它采用了镍—铜—镀—铬多层结构、全无氰镀液、镍封闭与低铬酸镀铬新工艺;装有空气搅拌、循环过滤等装置;为了减少毛刺,还在电镀机上试行设计了上下振动的机架;在镀铬清洗后,还安排了远红外线加温干燥及铬光工序;整机全长48.5公尺,是行业内,也是国内最长的一台电镀机;其中焦铜镀液6万立升,是行业中最大的无氰镀液;每台电镀机的年产能力为100万付车圈。经过部、局、公司鉴定合格,已先后于197810月及19792月正式投产,质量合格,三废治理则结合电镀车间专项工程,约于1980年底一起解决。

由于自行车是一种大批量流水生产的产品,电镀要适应24小时,甚至连星期日也不停顿(连续2-3个星期)地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要求就比较高。因此所有铜、镍、铬镀液,均采用较为简单的组成。除了必不可少的光亮剂外,尽可能不用各类附加剂,酸洗去油也选用通用的基本组成。为了消除残氢与焊边夹缝中的积水,运用了运红外辐射进行干燥,最后经过镀铬抛光,检验合格后出厂。

6.油漆工艺

    1960年以前,该厂采取一缸一序进行前处理,手工浸漆和在小型电烘箱里烘烤完成。1964年,建成电泳底漆和高压自动静电喷涂,远红外线烘烤面漆两条自动生产线,这是永久油漆工艺设备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开端。

随着自行车工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海自行车厂于1971年推出了其最为著名的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此款28英寸男式自行车装有全链罩、镀铬衣架和单支撑,采用转铃和拉杆式轮缘闸,增加罩光漆,深受用户欢迎。在一系列优点中最为消费者所称道的便是其堪称品牌符号的大面积精美镀铬,中国自行车行业的电镀工艺长期来处于落后的状态。操作工人身围橡皮围单,脚穿长统胶鞋,手戴长袖橡皮手套,手提肩扛工件,整天在各个槽子里将工件拿进取出。电镀槽液加热后蒸发出铬酸等有害气体,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电镀工人中被烧成鼻穿孔和生铬疮的十分普遍。但是在1958年至1965年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原先落后的生产方式被直线和环形自动电镀生产线所替代,工人只要把工件挂上和拿下,其他酸洗、中和、清洗、电镀等20余道工序全部自动进行,特别是到了PA17研发成功前夕,试验成功了光亮电镀铜和光亮电镀镍,把镀铜、镍、铬全部连在一条自动线上生产,从而使永久牌PA17的电镀工艺实现了自动化。

 

1.“永久”标志设计师

1957年,由张雪父先生设计的家喻户晓的“永久”牌标志诞生,这一标识一直延用至今。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设计,当时为了更新标志图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设计方案征集,但图形都不理想,为此请张雪父先生操刀,设计师反复考虑终于以汉字“永久”二字为元素设计,并大胆的使用变异字,将永字的“丿”与久字的“丶”夸张的变化成自行车的两个轮胎,二字组合成一辆犹如正在飞驰中的自行车,商标造型简洁直观,紧凑平稳、极易识别,对“永久”品牌的传播和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7年沿用至今的“永久”。

张雪父(1911-1987),浙江宁波镇海贵驷妙胜寺村人。幼喜习画,初中毕业后赴沪就业。1929年入上海白鹅绘画研究院所办夜校学西画,1935年师从国画名家赵叔孺习国画。其国画作品墨色丰润、敷色雅丽,殊荣颇多,熔中西画术于一炉,独具风格,擅花卉走兽,尤精牡丹。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除了负责设计“永久”自行车商标,还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室内装潢设计等。无论是商标设计,还是建筑装饰,都融入了他对美的不懈追求,这使他的美术创作具有其他国画家不曾有的两重性,即国画艺术的大胆泼墨与工艺美术的独具匠心。

 “永久”商标设计师张雪父。

 张雪父画作。

“永久‘牌标志演变过程。

 

 

2.卖粮只为买“永久”

1981年秋,湖北应城农民杨小运超额出售公粮两万斤(征购任务8530斤),国家问他想要什么奖励,杨小运回答:“我想要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当时担任上海自行车厂厂长的王元昌回忆说,当这个代表着消费者急切需求的呼声通过报纸反馈到厂里时,他既感激又愧疚。 王元昌写信给《人民日报》表态:“杨小运的要求,就是农民兄弟的要求,农民兄弟要‘永久’,‘永久’工人要尽责。” 他承诺,在完成2125万辆年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增产1200辆,应城县“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的户,都供应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很多职工八小时内拼命干,加班加点义务干,为了多生产一个零件,一些职工连午餐时间都不停机,实行轮流吃饭。通过向应城县送车的实践,永久自行车厂开始了在杨小运家乡建立“永久村”的试点工程,在乡村被誉为“不吃草的小毛驴”,“能顶一个劳动力”。

 赠车杨小运。

1993年,“永久”成为中国自行车行业最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2001年起,上海民营企业中路集团入主“永久”,占有54%的股份。虽然上海永久有限公司没有像大多数的自行车厂那样倒闭,还把自行车卖到了非洲和南美。但是,有着最简朴的外观的最早28式的永久老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2010年,永久C背负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出生:让自行车回到中国人的生活里。永久重塑当代中国都市骑行生活态度,同时为了彰显变化与革新,品牌被重新命名为“永久C”。新的品牌“永久C”一改消费者平日对永久的印象,推出的车型全部时尚美观,兼具现代与复古风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当然这一番改头换面价格不菲,基本款售价落在千元左右,价格直逼Merida或者Giant

永久C”组成了一支由十来位80后出生的工业设计师、建筑师、网络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广告人、市场营销策划人员构成的跨专业设计团队——“乘思”(Crossing)。这个团队成员依照各自的知识体系与专业判断,结合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海外求学的亲历或所见,提炼了“永久C”的设计机会点——“面对越来越糟糕的交通,中国城市三公里的距离最好的交通工具应该是自行车,只不过,这辆车可以更轻、更有设计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乘思”团队以“永久”经典的28 横梁大自行车和26 双斜梁自行车各一辆为原型基础做“减法设计”,将能拆的零部件都减掉,保留不影响骑行的结构与部件。设计中虽然貌似很“潮”,但仍保留了“永久”的经典外观气质与设计元素。

当机动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代步工具,电动车成为自行车主流之时,“永久C”的横空出世,为自行车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至少在形式上,潮骚、怀旧、复古与非主流已成为当今时尚趋势的主题词,有人甚至将“永久C”的创新视为一次不平凡的“情感回潮”。当拥有上世纪40年代经典复古风格的“永久C”系列自行车与世人亮相时,那纯粹、简单、时尚的外观不但重塑了老“永久”的新形象,也唤起了中国消费者与海外拥趸对“永久C”的时尚热情与自行车情感记忆

永久C-北山。

永久C-琴屿。

 

永久C在设计上极力追求复古与经典的风格,在其全套系列上均保持了永久品牌简洁的车型构架。每个系列都单独命名,分别是五个城市的五条路:杭州的“北山”、南京的“颐和”、台湾的“淡水”、上海的“五原”和北京的“柳荫”。这五条路确实存在的陌生道路起到了刺激消费者美好联想的作用。永久C恢复了贴牌生产前的精致镀铬与高强度的3级钢材,在车体各个细节上则参考了西方上世纪中期所生产的自行车造型,大量使用了圆弧线条,使整车造型饱而轻盈,且车身135°的最大斜角使得骑者的躯干得到了最为舒适的伸展,这一杰出的人机设计将永久C与国内同类产品极大地区开来。其中“北山”款在延续了永久PA17经典黑色的基础上对车体部件进行了大胆的删减,将其标志的银白后座去除,并将撑脚架调整至踏脚链盘处,将“老永久”最为“老旧”的特征转变为富有运动气息的设计,极具时尚元素,非常能够吸引如今钟爱复古的年轻消费者。而永久C女款车琴屿则将旅行车与轻便车“混搭”,将原来纤细的斜杠变为了厚实的双杠,文静中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狂野,但在整体结构上则保持了消费者最易接收的都市车造型,其前卫的双排无交叉后轮车架设计使得其使用者在骑乘中看起来独立而清新,惹人怜爱。纵观永久C全系列产品,其设计摆脱了目前国内品牌抄袭简化外国设计、低劣化产品材料的三流形象,实现了中国本土设计“继承传统向后看,关注现实向前走”的发展模式。

在细节设计上,最先吸引人眼球的便是其宽大饱满的轮胎,为营造知性高端的品牌形象,永久C的五个系列均采用大尺寸轮胎,所有车型都采用回转式车把,且车把与坐垫都为同一材质和色彩的皮革。在过去无处不在的永久商标也被统统去除,仅在前叉上保有极为简洁的“永久C”商标,其设计团队通过将这一系列优秀的细节固化为“永久C”的风格,使永久牌成功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提升到与国外品牌的同一高度上,再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中国有个成语是“名正言顺”。品牌命名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品牌命名,传播力是一个核心要素。只有传播力强的品牌名称才能为品牌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永久C主要设计师XXX向笔者介绍:永久C,用这三个字符来命名,一方面,融入了原品牌名称,提供了清晰的品牌联想材料,有助于消费者通过情感迁移把之前关于永久的所有的正面品牌印记附加到新品牌上。另一方面,字母C代表了全新的时尚元素,并且融入了独特的概念——中国(China)、经典(Classic)、都市(City)、多彩(Colorful)、自行车(Cycle)和文化(Culture),彰显了变化与革新,这又使得这个子品牌与原品牌进行了有效的区隔。另外,这三个字符简单易记,朗朗上口。

所以,“永久C”这三个字符既暗示了产品类别,继承了永久自行车多年来建立起来的正面品牌资产,又时尚,而且有助于消费者联想、记忆,具有非常强劲的传播力。

永久C旨在为城市三公里距离的交通提供最佳出行工具,倡导的是经典回归的主题,低碳环保的意识,中国创造的使命以及全新的追求自由和健康的“轻客”文化。永久C的品牌定位用永久C官网上自己的话语来说是4C

1.classic——经典复古的,保留了永久珍贵的经验和工艺的;

2.chic life——不只是一辆骑行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3.clean——不只是倡导低碳骑行生活,永久C在设计过程中也运用了多种环保材料;

4.china——不只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4C,归纳起来就是永久C所谓的“轻客——自由、独立、环保、热爱生活、百无禁忌”。这其实就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定位。与其说永久C想卖自行车,不如说永久C现在想卖的是一种全新的都市生活体验、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计划经济完全以产品为导向,物资匮乏,人们的物质需求还未满足。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身处新的时代,产品同质化已经不是新鲜的命题,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消费,而是品牌消费、精神消费。消费者既有对产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也有深层的精神希求。人们往往根据对使用价值的需要选择品类,根据精神需要选择品牌。品牌营销的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而创造同质化产品的差异性。

所以,永久C的上述品牌定位在一贯围绕“代步工具”进行定位的自行车行业无疑是一个全新、大胆的尝试。